把“便宜坊”当作“廉价作坊铺”,其实错了。
北京前门外大街鲜鱼口内,靠西头路北,有家著名的烤鸭店,以焖炉烤鸭、烹掌舌最为著名,这就是开业于清咸丰五年(1855)驰名中外的老字号“便宜坊”。魏元旷《都门琐记》云:“北方善填鸭,有至八九斤者,席中必以全鸭为主菜,著名为便宜坊,烩鸭腰必便宜坊始真,宰鸭独多故也。”《都门杂咏·肉市》诗亦云:“闲来肉市醉琼酥(弥按:鲜鱼口离肉市不远),新到菁鱼户胜碧厨,买得鸭雏须现炙,酒家还让碎葫芦。”(《同治都门纪略》)150年过去了,如今,在崇文门外大街和天坛东里,也都有了“便宜坊”分号。
“便宜坊”的烤鸭为什么叫“焖炉”呢?一般我们吃的烤鸭,如全聚德、东兴楼的,都叫“挂炉烤鸭”,就像在照片里看到的那样,大师傅高举着挂鸭子的钩杆子,在明火上翻来覆去的烤。“焖炉烤鸭”则是先有一个方形炉膛,内铺炭火(现在已用煤泥替代),放上鸭子,然后关上炉门,用炉壁发散的暗火去烘烤炉内的鸭子;据内行的“吃主”说,这种焖炉的鸭子更水灵,而且每只还要比挂炉鸭子多出一两肉。
列位要是请朋友们吃饭,事先约定时间地点,对于“便宜坊”这个老字号,您怎么念呢?我常听年轻的朋友、甚至电台、电视台的播音员,都把它念作piányìfáng,意思是说,这是个“廉价作坊铺”,其实错了。老北京人管它叫做biànyìfáng,“便”不读pián,而读biàn(变),“宜”字轻声,“坊”读平声fang(方)。您听,刘宝瑞、郭全宝等人的相声《扒马褂》,就是这样说的:“哪儿吃的饭?便宜坊?”(郭)“打便宜坊出来了。”(刘)
为什么要这样叫?原来最早开设这家售卖简单吃食的店时,即叫做“便意坊”,“便意”即方便、随意、合适的意思,当然要读biànyì;后来才改“意”作“宜”。“便意”较这“便宜”文雅多了。士大夫们不屑与俗人为伍,虽改“便宜”,但仍要说“便意”。引两句老舍先生与便宜坊的话:“各色的青菜瓜果,从便宜坊的烤鸭,羊肉馅包子,插瓶的美人蕉与晚香玉,都奇妙的调合在一处。”(《离婚》)“假若一定问我有什么值得写入历史的事情,我倒必须再提一提便宜坊的老王掌柜。他也来了,并且送给我们一对猪蹄子。”(《正红旗下》)我想,老舍先生一定不会说piányìfáng的。
从“便”字的读音不同,我还想到了北京话里,过去还有这么一个词儿,现在已不说了,就是当做“富户,不愁钱财用度”讲的“便家”。如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你虽是个便家,况你我还有个通财之谊,只是你在差次,哪有许多银子(借我)?”“想了想,受他那等一分厚情,此时要一定讲到一酬一酢,不惟力有不能,况且他又是个便家,转觉馈出无辞,义有未当。”此处的“便家”仍要读“biàn家”,而不读“pián家”。前些年我在国内一家大型语文刊物上看到一篇谈“便家”的文章,认做读pián,误矣。
“便”在读pián时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只记有两处,即“便宜”和“大腹便便”。